主干知识整理
发布时间:2018/10/16 15:13:33 作者:李进中 浏览量:1402次
《经济生活》主干知识
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产量、生产规模;求:购买)
2.价值决定价格:生产成本。
(二)价格产生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
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③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减少对其替代品的购买。
互为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增加对其互补品的购买。
2.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进行生产需要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如果生产要素可以替代,当某一种要素价格变化,就会引起该种生产要素的增减。如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会引进机器设备,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
消费
(一)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三、企业
第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第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分配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
五、财政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六、市场
(一)为什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二)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国家:①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经济活动参加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要有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依法维权。
(三)如何看待市场与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固有弊端与缺陷,国家必须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③要把市场配置资源这只“无形之手”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相结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七、科学发展观
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九、对外开放
①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从而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实现高水平双向开放。
④推动实现高水平双向开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政治生活》主干知识
一、行为主体: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自由)、监督权
B.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科学性、民主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监督国家机关的相关行为、合法形式)
5.公民依法、有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行为主体:政府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3.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合法权益)。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组织科教文卫事业,宣传、引导,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强社会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人口政策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等)
5.政府要依法行政,做到科学决策(规律)、民主决策(民意、民智)、依法决策(法定程序)。
6.政府要审慎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的威信。
三、行为主体:中国共产党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共产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共产党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执政(规律)、民主执政(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6.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执政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7.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民族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3.我们应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我们要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5.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四个有利于)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6.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7.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当其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五、国际关系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内容是: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唯物、辩证)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有条件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发展观
4.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6.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机遇,促成事物的质变与飞跃。
(三)矛盾观
7.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8.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做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1.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辩证否定观
1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二)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上一篇:《生活与哲学》考点梳理
下一篇:课改就是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