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半岛平台登录官网网址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研组>>语文组>>教学资源>>高一年级>>文章内容
《师说》知识点归纳

发布时间:2018/10/12 15:20:54 作者:闫唯 浏览量:14575次

《劝 学》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   战国末期    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32  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语录体 ,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木直绳   合乎        (3)虽有槁暴   晒干

4)金就则利    磨刀石       (5)而闻者  清楚         (6舆马者   借助,利用

7)善假于也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8)用心也   浮躁,不专心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通“又”   “輮”通“煣”,使弯曲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资质、禀赋

.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声非加     疾:古义,强,洪亮;今义,①疾病,②快

(3)舆马者   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4)蟹六而二螯   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      

(5)以为               (6)就砺则利 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7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古:寄居,托身   今:托付

.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3)食埃土,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下       (4)假舟楫者,非能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假舆马者,非足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  (6)用心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听见     强识      见闻见识                    

   不能称前时之      声誉,名声            ④不求闻达于诸候  扬名

:①乃以吴广为假王 临时的                    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是人多以书   借                     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与“真”相对,不真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凭借,借助   ⑥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宽容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很,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过     ⑥恩断义绝      断绝

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②驰椒丘且焉止息    兼词,在这里    

    ③圣心备焉    语气词,不译                 ④盘盘焉,囷囷焉    ……的样子

    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怎么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⑤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希望    ⑥吾令人望其气    观察    

写出下列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定后、判断)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省、判断)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后)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后)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后)       (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省)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省)

.翻译重点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 学》随 堂 检 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    使之然(róu)   () ()  B(jiāo) (kuǐ)     ()     (zhǎo)

C(lóu)   ()    非异(xìng) (xué)  D而望() 而不舍()     (áo) 乎己(xǐng)

答案:B(A项中“楫”应读为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2C( 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规(合乎)  (磨刀石)  

B.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快)    学(勉励,鼓励)

C.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雕刻)     圣心焉(完备)    风雨焉(起)

答案:C(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4选出与“筋骨之”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秦贪,负其,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马壮

答案: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A(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固定句式。)

8.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师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

2.吾未见其明也。(形作名,高明的地方)

3.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4.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5.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3.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小学而大遗。

2.则群聚而笑之。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吾从而师之。

(二)之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6.郯子之徒。(代词,这)

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9.彼童子之师。(的)

10.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11.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三)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四)乎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4.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五)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六)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如果)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5.齐师伐我。(军队)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惑而不从师(有疑惑)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四)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实行)

3.必能使行阵和睦(队伍,行列)

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品行,行为)

5.行弗乱其所为(用行动)

(五)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又)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繁复)

5.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回复)

(六)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七)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3.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4.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德)

6.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

7.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8.废先王之道。(治国策略)

(八)解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解释)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理解)

词类活用

1)吾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学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学而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益圣,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七、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略句)

4.吾从(之)而师之。(省略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6.学于余。(状语后置句)

7.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10.不拘于时。(被动句)

八、其他重点词语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

4.小学而大遗(丢弃)

5.士大夫之族(类)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8.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九、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办公室:02552728815 教务处:02552728116 德育处:02552728113 总务处:02552728112 教科室:02552728115

Copyright © 2018 www.njljgz.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半岛平台登录官网网址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诚信大道188号  025-52728815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