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发布时间:2018/10/12 15:17:54 作者:闫唯 浏览量:1168次
半岛平台登录官网网址 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秦葆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②70年间,抗战老兵田瑞华经历了一系列坎坷。个体的回忆组成国家的回忆,让我们透过田老的私人相册去回味国家命运中的峥嵘岁月。
③优美的诗歌都富含意蕴,读诗时只有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和道理。
④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⑤有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⑥聆听着狗年新春的激昂鼓点,我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激情满怀。在“开放+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大地正飞驰在希望的田野上,前程似锦,活力无限。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沁园春·长沙》的上阕,____①____也是一般的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____②____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____③____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____④____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_______⑤__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热烈、喜人的场面。____⑥____词人要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尽管 | 不管 | / | 还是 | 之所以 | 是因为 |
B | 虽然 | 尽管 | 或是 | 或是 | 所以 | / |
C | 虽然 | 无论 | 还是 | 或是 | / | 因为 |
D | 固然 | 不论 | 或是 | / | 因为 | 因而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师道也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而耻学于师 D.小学而大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无以至千里 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特朗普的税改法案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刺激,但这场“大整改”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三个研究所的专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B.日前,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赴巴基斯坦进行适应性飞行,这是首次八一飞行表演队在境外高海拔地区进行飞行表演。
C.各级党委、政府要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D.清华、北大等高校相继公布2018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报名采用的是网上报名加电子档案传送或纸质报名表邮寄。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老师发信息询问小张毕业后的情况,小张回复道:“学生一切安好,承蒙恩师垂念,不胜感激!”
B.“十大校园歌手”大赛的获奖名单出炉,李斌兴奋地对王红说:“王红,祝贺你忝列其中!”
C.针对各购物网站“双十一”的优惠方略,各大商场也纷纷采取措施,为消费者惠赠精美的礼品。
D.李教授的演讲震撼人心,很多学者纷纷要求和他合影,面对这一不情之请,他欣然接受。
8.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春
【注】 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上阕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句是写近景,一句是写远景,先近后远。
C.下阕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D.下阕第三、四句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E.古人习惯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这里的“把酒酹滔滔”是指对着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0.本词上阕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1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1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4.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分)
译文:
(2)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分)
译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①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是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②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读书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③现在有一些人,你问他人生价值是什么,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纪回答得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④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唯有不恤声名地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⑤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⑥现在有一种情形,二三十年来都是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人人皱眉头痛。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
⑦文字教育好像不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封疆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上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孟子》,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东北,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⑧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人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
15.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古人总结出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作者一开始就加以引用,是为了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加文章的针对性。
B.“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年纪晓岚虽然刻薄,但今天我们更刻薄。
C.“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这句话的意思是,纪晓岚认为有为名为利两条船,作者认为只有一条船,就是为名。这揭示了当时人虚伪的心态,与今人“一味好利”做对比。
D.作者主张仿照科举的办法建立一种制度,使官位利禄都要通过读书的途径获取,从而造成读书的风气。
E.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清新雅洁,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读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16.“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明“动机”“环境”“空气”各指什么。(6分)
“动机”指
“环境”指
“空气”指
17.“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为什么这样说?(5分)
18.第⑥段说,国文程度显著低落,别字广泛流行,直接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理由是什么?(4分)
三、名篇识记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4)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师说》)
(5)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十二章)
(6)携来百侣曾游, 。 (《沁园春?长沙》)
四、语言运用(17分)
20.阅读下面这则小诗,仿照画线句子的修辞和句式特点,续写一节文字。(4分)
爱是永恒的存在
像一朵花儿的姿态
即使被冰雪覆盖
娇艳总会卷土重来
爱是永恒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____①____。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则叫“镇”。镇,有镇压、安定、抑制、镇服和武力据守等意;所以,险要的地方叫镇。就两者对政治军事的不同的重视程度来看,“城”以政治而兼军事,____②____,故北京是“城”,武汉是“镇”。“城”讲“文治”,而____③____,它们都不会把商业和商品生产放在首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4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这幅图画是我国重阳节的纪念标志,请说明其构图特点和寓意。要求语言简明、流畅。(4分)
五、写作(50分)
24.我们从生活中、从影视中看到,人们表达痛苦、悲伤、高兴、忧愁、友谊、亲情等情绪,有各种方式:抽烟、喝酒、跳舞、大喊、送花、写信、海边徘徊……
我们还看到,不仅是人类,其他的生命也有其表现自己存在的方式:鱼在水里游动,鹰在天空飞翔,树扎根泥土生长,花在枝头开放……
生命在某一阶段,乃至在整个过程中,总要有出品,有方式,怎样的方式才好?有什么意义和效果?难以一概而论,你是怎样的呢?你周围的人呢?
请从“生活”、“情感”、“意义”、“方式”几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为关键词语,可以配用其他的词语自行组合成一个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体裁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