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4/15 11:53:25 作者:27506 浏览量:1746次
乡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戎仁堂
我校属于乡村高中,生源主要来自广大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比如,实词、虚词知识积累少,文言句式知识积累不够,缺乏诵读的习惯,文句翻译不会字字落实等等。针对本校学情我在教学上提出了“夯实基础,强化习惯”的要求,并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例,进行了如何体现“抓基础”和“强习惯”的教学实践,陈述如下:
一、熟读成诵
文本教学,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要养成诵读的习惯,文言文尤其需要加强诵读,读到什么程度呢?最好是“熟读成诵”,人家说了上句,你就能接上下句。
文言文还需要读注释,现代文注释很少,关注一下即可,而文言文有大篇幅的注释,有的几乎跟课文相当。注释是文言文文本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注释也要加强朗读,一字不落的细读,要读出声音来,而不是随便看看,相信你会常读常新。就拿我自己为例,教了《烛之武退秦师》很多遍了,居然一直以为“烛之武”是人名,这次备课重读注解,才发现“之”字是介于姓和名之间的语助词,下文的“佚之狐”也是如此。因此,文言文文本的学习养成诵读的习惯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对第一次接触新文本的学生来说。
二、圈点勾划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文本的阅读尤其要养成圈点勾划的习惯。圈什么,划什么?我以为把握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重点字词一般有四类: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的字词和其他重要的字词,其他重要的字词重要是指前三类以外的、又对理解句意有帮助的字词。此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虚词,也需要勾划出来。
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类: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此外,还有一些固定句式。
这些重点的字、词、句的勾划我一般都要求学生用红笔,这样和课本的黑字对比明晰,一目了然。
本课中的重点词、句见文后附录。
三、字字落实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一开始就要养成“字字落实”的好习惯,否则学习就很有可能会落空。那么,落实那些字呢?重点实词和虚词。实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四类: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的字词和其他重要的字词,虚词主要有之、其、于、以、而、焉、若等。
本课的通假字有(下列句中加点,下同):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5.秦伯说,6.失其所与,不知,等等。
古今异义词有:1.贰于楚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行李之往来,4.共其乏困,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等等。
活用的字词有:
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既东封郑;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②与郑人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②阙秦以利晋③越国以鄙远;4.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5.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烛之武退秦师;6.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②臣之壮也③今老矣④邻之厚,君之薄也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等等。
我的一般做法是先让学生把这些字词用红笔圈起来,然后在旁边做好注解,这样在诵读或者翻译的时候就一目了然了。特别是有些字尽管书下有注释,我也要求学生把注释写在该字的旁边,便于记忆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一般让2-3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书上标注。上黑板的同学对、错一目了然,对他自己来说,是一种历练,更多的是收获,对坐在下面的同学来说,别人的错误为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句句通译。
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要做到句句通译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即使做到了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翻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句句通译,因为古人的用语习惯和我们现代人还是有区别的,这就要我们掌握一些特殊句式了。首先,要做到“直译”,即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通俗一点讲,就是一一对应的翻译。其次,要把握好句式。如,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起来,这就是要“增”;倒装句要还原它本来的位置,这就是要“调”;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意味;判断句要增加判断的动词;此外还有一些固定句式要在翻译时体现出来。
本课的特殊句式有:
(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2.状语后置: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① 敢以(之)烦执事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等等。
我一般也是让1-2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翻译,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翻译。上黑板的同学一般要比在底下的同学格外的认真和仔细,收获也一定很大。
五、理解文意
在通译了课文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要理解文章的意思了。这样,由字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才符合文言文教学的规律。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要突出“言”的教学,也要重视“文”的教学。首先要理解每一段的意识。如《烛之武退秦师》的第一段主要讲了“秦晋围郑”,第二段主要讲了“烛之武临危受命”,第三段主要讲了“烛之武奉命说秦”,第四部分主要讲了“晋文公退兵”。概况起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烛之武退秦师”。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如,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通过他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郑国之围来看,烛之武是一个顾全大局、机智善辩、才能出众的人。那么,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呢?第一步,用“郑知之也”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用“邻之厚,君之薄”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第三步,用“君亦无所害”来替秦作想,以利相诱;第四步,用 “君之所知也”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总之,乡村高中文言文教学要突出“强化基础”,重视字词句的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言功底;在 “强化基础”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培养习惯”,诵读的习惯,圈点勾划的习惯,字字落实的习惯,句句通译的习惯,进而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老师一篇一篇的教下来,学生不断的积累,相信我们的乡村中学的学生会不断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用同理心化解矛盾